一、核心法规依据
- 1.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》:规定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。 - 2.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:规定涉税资料的保存期限。 - 3.
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》(财政部、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):这是最具体、最核心的规定,详细列出了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。
二、不同档案的具体保存期限
三、特别注意事项
- 1.
10年是法定最低底线:《税收征收管理法》规定,账簿、记账凭证、报表、完税凭证、发票、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。这意味着,无论其他规定如何,所有涉税相关档案至少必须保存10年。 - 2.
保存期限的起算时间: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。对于已注销的公司,应从注销当年的年度终了后第一天开始计算。 - 3.
未按规定保存的法律风险:如果未到法定期限就擅自销毁档案,一旦公司注销前后存在未结清的税务问题、债务纠纷或法律诉讼,相关责任人(如股东、清算组成员)将可能面临以下风险: - •
无法说清财产去向:在债务纠纷中,如果无法提供账簿,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逃债,股东需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。 - •
税务追查困难:若税务局后续发现注销前有偷漏税行为,因档案缺失无法查证,责任人可能需要承担不利后果。 - •
行政处罚风险:虽然公司主体已不存在,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仍可能处以罚款。
- •
四、给您的实操建议
- 1.
明确保管责任人:在注销前,股东会应形成决议,明确指定一位或几位股东(或清算组成员)负责公司所有档案的后续保管工作。 - 2.
分类整理档案:在注销清算期间,系统地对公司成立以来的所有档案进行分类、整理、装订成册。 - 3.
安全妥善保管:将整理好的档案放置在安全、干燥的地方(如专门的档案箱),并做好防火、防潮、防虫工作。电子档案需做好多重备份。 - 4.
遵守“从长原则”:在实际操作中,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,强烈建议将所有重要档案(特别是会计凭证、账簿、年度报告、重要合同)保存30年,甚至永久保存。因为10年只是法律底线,很多潜在的法律纠纷可能在10年后依然存在。
- •
涉税资料等至少保存10年。 - •
会计凭证、账簿等建议保存30年。 - •
年度决算报告和核心法律文件建议永久保存。
